从”净化产业”到”净化经济” 沪上室内环境净化行业描绘发展新蓝图

更新时间:2009-07-26

从11月1日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住宅环保行业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正式实施。这一要求房地产开发与环保完美“对接”的标准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室内环境质量正是其中之一。

  市室内环境净化协会表示,建设生态文明,毫无疑问要让人、建筑和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党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关于推进环保产业的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我们要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提升人们的室内环境质量、减少生活环境中的污染上来,将“净化产业”发展为“净化经济”。

室内环境现状喜忧参半

  近年来,IEQ(室内空气质量)指数日益受到上海市民的关注,但从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协会的调查结果来看,仍然只能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记者了解到,协会今年开展了“百辆车内”、“百户儿童房”、“百户新婚房”、“百家企业”4次专项IEQ指数社会大调查,在1600多个社会报名人员中,共对322个符合条件的报名者进行了室内空气质量免费检测和净化。

  结果显示:“百户新婚房”检测中,甲醛合格者占19%,不合格占81%;不合格中,受甲醛轻度污染占50%,中度污染占22%,重度污染占9%。上海首次对车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TVOC)专项调查———“百辆车内”检测的结果是,88%社会车辆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最高超标4倍。“百家企业”检测对选取的公共场所室内甲醛检测,结果有80%超标,所幸检测之后,协会和会员单位使用相关设备进行了跟踪治理,使复检结果全部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最令人担忧的是“百户儿童房”的检测结果,80%儿童房甲醛超标,其中超标4倍的占4户,2倍的占56户,2-4倍之间的占20户。

  协会介绍,与2005年进行的“百户儿童房”调查数据相比,虽然此次甲醛超标程度大幅下降,但超标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对儿童房(包括幼儿园)的设计、选材、装修制定一套更严格的强制性管理办法,对免疫力、抵抗力低下的儿童采取保护措施。

从关注家庭到关心社会

  令协会欣慰的是,在大力开展室内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研究和室内净化干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市民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家住浦东新区的石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以前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太重视,认为这些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但自从对新装修房进行空气质量治理后,她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社会大环境保护好,家里的空气质量才会真正提高。现在,石女士已经成为社区环境卫生督察员。

  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协会选择一批做过室内环境治理的市民进行《城市环境与室内环境》理论研究专题调查。结果发现,有63%的市民在经过室内环境净化体验后,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关注”、“有了保护意识”。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协会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在制订生态环境改善的各项政策工作中,要加大出台室内环境政策,把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齐抓共管。

  “从关注家庭到关心社会,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需要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协会秘书长王芳告诉记者,作为贯彻十七大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具体举措,协会根据上海城市发展规划和上海世博会对城市软环境、软服务的工作要求,制订了“上海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世博会前,全面开展对上海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等级评价工作,使上海生态环境和室内环境共同和谐改善。

打造“净化经济”产业链

  在学习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已经为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现在,协会应该充分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带领行业更稳更好地发展壮大。

  据介绍,协会已经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行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从“净化产业”发展到了“净化经济”。所谓“净化经济”,是要通过制度行为,建造一条“净化”经济链,从人文学科、经济制度广义来诠释“净化经济”内涵。具体来说,就是要对所有的产业分支,包括室内环境检测、净化服务、净化设备、空调清洗、洁净室、微观环境等经济基础规划进行整理,进而从上层建筑层面引申出新的发展课题。例如,使净化学科进入教学课程、让净化行业产值进入国家统计数据库、把室内环境净化教育列入国家全民健康教育组成部分、推动政府对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条例政策发布和净化行业国家等级工程师技术职称考核等等,“当以上所谓的我们行业上层建筑和产业门类并齐发展的时候,整体意义上的净化经济就形成了”。